
干細胞是人體的原材料,即是產生所有其他具有特殊功能細胞的細胞。在人體或實驗室的適當條件下,干細胞分裂形成更多的細胞,這些細胞被稱為子細胞。這些子細胞要么變成新的干細胞(自我更新),要么變成具有更細化功能的特化細胞(分化),例如血細胞、腦細胞、心肌細胞或骨細胞。

將干細胞引導成為特定的細胞,可用于再生和修復人體內病變或受損的組織,我們稱之為干細胞療法,亦稱為再生醫學。干細胞療法將為包括脊髓損傷、1型糖尿病、帕金森氏病、肌萎縮側索硬化、阿爾茨海默病、心臟病、腦卒中、燒傷、癌癥和骨關節炎患者等多種類疾病人群帶來新的治療機遇。
干細胞療法的誕生,已開啟了人類疾病治療的新篇章!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國的干細胞基礎研究快速發展,干細胞研究論文與干細胞專利數量均位于世界前列。目前,我國在干細胞自我更新與定向分化機制、干細胞與組織器官發育調控等基礎研究領域取得了許多重大科學突破,iPS、轉分化等研究已進入國際領先水平。
此外,為了推動干細胞研究加速轉化成果,助力健康中國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曾在不同場合多次談到“干細胞”,提出要在干細胞等前沿方向上取得一批重大原創成果。今天讓我們一起重溫習近平總書記談“干細胞”的經典話語。

“納米科技、干細胞研究、人類基因組測序等基礎科學突破,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強支撐,也為我國作為一個有世界影響的大國奠定了重要基礎。”
——2014年6月9日,習近平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上重要講話。

“我們著力推進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化學、材料、物理等學科居世界前列,鐵基超導材料保持國際最高轉變溫度,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多光子糾纏世界領先,中微子振蕩、干細胞、利用體細胞克隆獼猴等取得重要原創性突破,悟空、墨子、慧眼、碳衛星等系列科學實驗衛星成功發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上海光源、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裝置等重大科研基礎設施為我國開展世界級科學研究奠定了重要物質技術基礎。”
——2018年5月28日,習近平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重要講話

“從嫦娥五號‘上九天’,到‘奮斗者’號‘下五洋’,從高鐵、5G培育新增長極,到大數據、人工智能賦能高質量發展,從量子、干細胞研究深入”無人區“,到”中國路“”中國橋“”中國核電“不斷走出去……無論是基礎研究、高新技術,還是成果轉化、工程應用,重大創新競相涌現。”
——2020年4月23日,習近平給孫家棟、王希季等參與“東方紅一號”任務的老科學家回信時寫道。

“要加快藥物研發進程,堅持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加快推廣應用已經研發和篩選的有效藥物,同時根據一線救治需要再篩選一批有效治療藥物,探索新的治療手段,盡最大可能阻止輕癥患者向重癥轉化,切實提高治愈率。要采取恢復期血漿、干細胞、單克隆抗體等先進治療方式,提升重癥、危重癥救治水平,盡量降低病亡率。”
——2020年,習近平的重要文章《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強大科技支撐》中提到。

“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取得重要進展。基礎研究整體實力顯著加強,化學、材料、物理、工程等學科整體水平明顯提升。在量子信息、干細胞、腦科學等前沿方向上取得一批重大原創成果。”
——2021年5月28日,習近平在中國科學院第二十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
隨著干細胞治療領域的快速發展,干細胞作為重要的再生醫學資源,已經應用于解決諸多的醫學難題。據統計,全世界有超過數百種干細胞療法候選藥物正在開發中,已經上市的獲準發售的干細胞產品已有數十款,同時干細胞療法在糖尿病、帕金森氏綜合征、老年癡呆癥、肝纖維化、白血病、抗衰老等多領域均被研究證明有療效。

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個人、機構、醫院等,享受到干細胞科技帶來的便利,而干細胞正作為一種寶貴的生物資源,逐漸被大家關注并重視,干細胞存儲已成為健康管理的新選擇。

圖示:惟力維斯細胞存儲中心
干細胞儲存是將自體取出的干細胞通過深低溫技術儲存在-196℃的液氮的環境里,從而使生物學特征和活性能夠得到長久的完好的保管。據悉,全球細胞存儲市場規模呈現出逐年增長趨勢,從2014年的32.79億美元上升至2021年的78.48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速達到15.66%,說明越來越多的人已經認識到干細胞存儲的好處!
人們甚至可以在干細胞的數量和活性隨著年齡和各種因素而下降到一定程度時,及時將一定量的干細胞應用于人體,以彌補大量干細胞,促進加速分裂分化,不僅能降低患病風險,還能達到提升免疫能力、抗衰老的作用!


惟力維斯(上海)醫學科技有限公司位于中國上海市奉賢區海灣旅游區,公司所在園區占地面積近 20000 平米,為獨立的專屬科技創新園區, 主要從事細胞技術的研發和細胞樣本的制備、質檢及存儲業務,科研級、臨床級細胞技術產品及相關衍生品的轉化研究與開發應用,新型細胞藥物研發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