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糖尿病正悄然改變著我們的世界格局。它不僅是個人健康的隱形殺手,更是全球公共衛生的重大難題。據統計,全球糖尿病患者已突破5.37億大關,而這個數字還在以驚人的速度攀升,預計至2045年將達到前所未有的7.83億。



在中國,糖尿病患者的數量更是驚人地超過了1.17億,且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然而,令人擔憂的是,高達45%的病例仍未被診斷,這意味著幾乎一半的人群對自身攜帶的“定時炸彈”毫不知情。并發癥的陰影更為可怕,每10位糖尿病患者中就有超過6人面臨至少一種并發癥的風險,從心臟病到失明,糖尿病正在無聲無息中摧毀無數家庭的幸福。

然而,傳統治療方法的局限性讓我們不得不尋求新的出路。當前,依賴藥物控制血糖雖是主流手段,但其帶來的副作用與長期療效的不確定性讓人憂心忡忡。我們迫切需要尋找一個更加安全有效、能夠觸及根本的解決方案。

在此背景下,科學家們的目光轉向了一種神秘而又充滿潛力的存在——外泌體(Exosomes)。這些由細胞分泌的小囊泡,近年來在外泌體領域展現出耀眼的光芒,尤其是在糖尿病及其并發癥治療的應用中,吸引了全球科研人員的關注。

圖示:干細胞外泌體(僅供欣賞)

圖示:僅2024年外泌體在糖尿病應用的研究就達到1100多例
外泌體,被譽為“自然界的納米信使”,它們不僅傳遞著細胞間的生物信息,還具備獨特的生物學特性,對于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治療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前景。以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的研究為例,深入探索了外泌體如何在這片醫學的藍海中乘風破浪。

圖示:外泌體由一個雙層膜結構包圍,膜上有多種蛋白質和分子。內部成分:外泌體內部包含多種生物分子,如 DNA、mRNA、miRNA、蛋白質等。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的團隊在行業期刊 Front Endocrinol (Lausanne) 上發表了題為 The roles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derived exosomes in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related complications(間充質干細胞來源的外泌體在糖尿病及其相關并發癥中的作用)的綜述報告。

(圖片來源于網絡)
01、外泌體與 2 型糖尿病和胰島素抵抗
研究證明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來源的外泌體(HucMSC-Exos)明顯改善2型糖尿病的高血糖,恢復胰島素受體底物1和蛋白激酶B(酪氨酸位點)的磷酸化,促進骨骼肌 GLUT4 的表達和膜易位。此外,HucMSC-Exos 可增加體內糖原儲存,維持葡萄糖穩態,并通過恢復 2 型糖尿病的胰島素分泌來抑制 STZ 誘導的 β 細胞凋亡。總之,MSC-Exos 可以減輕胰島素敏感組織(如肝臟、肌肉和脂肪)中的胰島素抵抗,并恢復 β 細胞的功能。
02、外泌體與糖尿病腎病
在糖尿病條件下,糖尿病腎病 (DKD) 的幾乎所有腎臟常駐細胞都表現出自噬障礙。外泌體已被用于治療 DKD。多次注射外泌體可顯著改善 DKD 的腎功能,血清肌酐 (SCr)、血尿素氮 (BUN) 和尿白蛋白 (UALB) 水平顯著下降。注射還可減少系膜擴張并改善腎臟纖維化。
03、外泌體和糖尿病足潰瘍
糖尿病足潰瘍 (DFU) 是導致下肢截肢的主要原因之一,嚴重者可危及生命。全球約有6.3%的糖尿病患者可能患上糖尿病足部疾病。多項研究表明,外泌體可以增強成纖維細胞的增殖和遷移,促進糖尿病傷口愈合。外泌體主要通過促進血管生成、增強上皮化和傷口閉合率以及改變 I/III 型膠原蛋白的比例來促進傷口愈合。
04、外泌體與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DR) 是一種嚴重且長期的視力損害疾病。近年來,有研究報告稱 MSC-Exos 也能顯著改善 DR。研究證明,外泌體可減輕糖尿病引起的視網膜神經元變性,抑制微血管疾病,還顯著減少糖尿病大鼠的神經元細胞丟失和視網膜血管損傷。
05、外泌體與勃起功能障礙
勃起功能障礙是糖尿病的主要并發癥之一,約50%的糖尿病男性在確診后10年內會出現勃起功能障礙。研究證明外泌體具有促進血管生成特性,以及它們可以誘導內皮細胞增殖、減少海綿體纖維化和恢復糖尿病勃起功能中的作用。這一作用改善了 DM 受損的神經血管功能,抑制了炎癥因子的表達,逆轉了 DM 引起的 DED 狀況。
06、外泌體與糖尿病骨質疏松癥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血糖水平和骨代謝變化之間存在強烈的相互作用。骨愈合受損被認為是與糖尿病相關的一個顯著并發癥。多項研究表明,外泌體介導 MSCs 促進成骨的作用,并可能調節骨代謝。此外,MSCs-Exos 比 MSCs 在特定生理環境中的治療干預方面更穩定。外泌體還能介導 BMMSC 促成骨作用,在調節骨代謝方面具有良好的潛力。
07、外泌體與認知障礙
流行病學研究報告顯示,糖尿病患者的癡呆發病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至3倍。研究證明外泌體可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學習和記憶障礙。還有報道稱外泌體不會增加神經元的數量,但會抑制氧化應激并增加突觸密度,同時抑制腦內小膠質細胞的增殖,從而恢復神經元、星形膠質細胞和血管的異常超微結構。
08、外泌體與周圍神經病變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DPN) 是糖尿病常見的慢性并發癥之一。研究證明外泌體可顯著降低 DPN 機械刺激閾值并增加了神經傳導速度。組織病理學分析顯示,外泌體顯著增加了 FITC-葡聚糖灌注血管的密度,增加了表皮內神經纖維的數量、髓鞘厚度和坐骨神經的軸突直徑。外泌體還可以通過抑制 TLR4/NF-κB 通路和抑制促炎基因表達來減輕神經血管功能障礙并促進 DPN 的功能恢復。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表明,與正常外泌體相比,過表達 miR-146a 的外泌體可增強 DPN 的治療效果。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們有理由相信,外泌體療法將逐步走向成熟,為糖尿病患者帶來真正的福音。它將不僅僅是一種治療手段,更是患者重獲健康、重拾幸福的希望之光。讓我們共同期待那一天的早日到來。